■城市更需“裡子漂亮”
 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推進地下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。對此,全國人大代表、上海電力公司總經理馮軍表示,近年來我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,高樓越來越多,與發達國家相比已無明顯差距,但城市下水道、水電氣設備等“看不見”的基礎設施仍是短腿,這方面也需要大步追趕國際先進水平。馮軍指出,規劃落地困難、建設受阻頻繁、法律法規不健全、行政審批不暢、標準偏低設備舊等“五大瓶頸”,導致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速難,已對公共安全和民生保障構成隱患。“近年來,我國一些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引發周邊群眾的不滿,其主要原因在於信息公開不夠,疏導和溝通不暢。”馮軍建議職能部門深入基層調研,充分聽取群眾意見,不迴避訴求、不迴避矛盾,以解決問題為導向,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群眾滿意工程和安心工程。
  ■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
  吳曉青委員說,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,2013年城鎮化率達到53.73%。然而,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增加和規模的擴張,應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,真正為城鄉居民帶來更多福祉。吳曉青建議:大力提升中小城市的功能定位,增強中小城市的產業和人口聚集能力,完善公共服務體系;科學開發和管理各類城市,強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產業、服務、居住及就業功能,創新具有區域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;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,有序推進農村人口轉移,儘快在中小城市推行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;創新土地管理制度,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辦(補)證工作,積極探索農村土地使用價值的有效政策;完善城鎮化的投融資機制。
  ■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
  嚴俊委員說,近年來,一些城市或砍樹換植,或改河填湖,或削山建城,這些行為有悖自然規律、違背科學精神,不僅浪費資源,而且破壞環境、損害生態,更重挫政府公信力。類似決策為何得以實施,當認真反思。嚴俊建議:一是加強決策的基礎性研究。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完善決策機制,弘揚深入基層扎實調研的優良傳統。二是健全決策咨詢機制。註重咨詢的廣度和深度,強化專家在決策全程的深度參與。三是規範評估制度。決策部門事前需圍繞合法性、合理性、可行性、可控性開展評估並制定相應預案。四是建立長效的黨政人才科學素養提升機制。五是實施更嚴厲的監督問責機制。
  ■該給學校的權力一律下放
 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8日通過在線訪談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,教育部將出台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文件。凡是由地方行使更方便更有效的權力一律下放、應由學校行使的權力一律下放。袁貴仁說,教育部主要職能是制定規則和標準,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,形成政府宏觀管理、學校自主辦學、社會廣泛參與的新格局。在被問及怎樣確保自主招生公平問題時,袁貴仁表示,自主招生主要是選拔有學科特長和發展潛質的人才。有人無視國家法規,搞腐敗、謀私利,教育部對此態度十分明確,對涉嫌招生腐敗的人,一經查實,都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,絕不姑息。教育部已明確要求高校招生信息“十公開”,繼續加大公開和監管力度。
  ■技工奇缺成製造業大患
  “很多人喜歡買德國進口的廚具如菜刀,他們用的鋼很多是我們提供的,但國內廠家就是造不出那樣的刀來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寶鋼集團總經理何文波在上海代表團小組會議上感慨道。何文波指出,當前中國製造業面臨的一大制約是,嚴重缺乏技術工人。在樹立“行行出狀元”的職業理念上,政府的引導非常重要。“上海的戶籍政策實行積分制,對於高級技師、高級工,我們在打分時都有傾斜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上海市市長楊雄說。在這樣的導向下,近年來上海集聚了一批高級技工如造船業的電焊工,其水平放在全球看也是頂尖的。全國政協委員鄭惠強建議,把農民工職業教育規劃與新型城鎮化規劃同向並舉。政府應及時轉換職能和角色定位,由過去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市場主辦者變為管理者、服務者,並建立規範化的教育培訓經費轉移支付制度。
  (均據新華社)  (原標題:兩會速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sags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